德是做人之本,德育是教育之魂。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我們視傳教學組全體教師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和對視傳學科的深刻認識從“認識和傳播視覺文化”、“誘發對視傳之美的探索”、“闡釋視傳藝術與人生價值”等方面討論如何做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有效路徑。我們提煉的視傳德育內容為:培養嚴謹態度,崇尚理性精神,提升藝術審美,養正家國情懷。
李兆汐:
1、從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思政教育,培養嚴謹態度。
2、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曠課,提前到課堂,就是教育學生履行契約。要求學生上課遵守紀律,認真聽課,就是要求學生尊重他人的付出,規范學生的學習習慣。
張旭:
有的學生做題沒有過程,只有結果,在應付差事。通過保質保量完成作業教育學生對待視傳專業要嚴謹,有理有據。藝術也要遵循客觀價值來實現。
楊佳欣:
學習知識點。對于高職院校非思政課程的教師而言,課程思政的難,說到底是不知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分析并與專業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這就需要學習哲學、十九大報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及職業素養等相關知識點。
夏鑫蕊:
操練融入點。在將思政內容融入的過程中,可根據需要把理論和現實結合起來后再“掰開來揉碎了”講,不要生搬硬套,要用身邊的事、用學生們的語言來講,這樣才會生動,才會被學生們接受。
張明玥:
要回答好“怎樣培養人”這一方法論問題,在教學評價上,思政的底線不容置疑。課程思政的“泛”課程性,決定了教學評價的原則將有別于傳統。
視傳設計“課程思政”,不僅轉變教育觀念,也要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罢n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是課堂教學第一責任人。教師有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才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價值的引領,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意識。